校付通

填报志愿代码: 三年制大专5348 五年制大专530743 三年制中专530429

中共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委员会2017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7-12-26

省委高校工委:

2017年,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党委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注重抓好“一流党建”创建工作,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把政治学习作为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的重要考核内容,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和微信等媒介,发放十九大系列学习读本和新党章等学习资料,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读、理论中心组学习、知识竞赛、交流座谈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施意见二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坚持建设“城建讲坛”,每月邀请党政干部、著名专家学者作形势政策报告。2017年,省委高校工委陶晴书记、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海洋大学田建国教授、省社科院马列研究所黄小军、云南大学任新民教授、张巨成和杨林监狱政治部主任尹东斌等到校作讲座,师生员工反响较好三是搭建多种学习交流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新媒体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依托校园网主页创办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页,通过“城建公众号”“在党旗下集合”“青春城建”“思政园地”等党团微信平台,加大对国家大事等时政要闻、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学校工作等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关注理论热点,交流学习心得,相互促进。目前,微信平台关注人数达万人,阅读人数达100万人次。四是领导带头示范。学校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高质量地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带头上思政课4次、上党课8次,并深入课堂听评思政课党委书记、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带头撰写学习心得,带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心谈心,了解情况。党委书记加思政部集体备课会进行指导,带领思政部教师努力探索增强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的途径办法。牵头负责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直机关工委“双百双进”工作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调研课题研究顺利结题。五是加强调研走访。实施“第二班主任”制度和干部走访值班制度以及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部)、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等制度学校党政干部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听评课、走访学生宿舍等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推进工作。带头开展助困帮扶和节日慰问。2017年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师生7人共7000元。

(二)聚焦工作职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党委与行政交叉任职,确保工作落实。一是坚持实施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度。制定“基层党建提升年”和创建“一流党建实施办法,明确责任,细化任务。2014年,党委每年年初与各支部签订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年中重点巡查和年终全面述职考核机制,层层压实党建责任。二是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学校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组织召开思政工作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工作,巩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认真开展发展党员整改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整改。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组织部彭德远到校作培训。党务干部暑期没有放假,学校党委组成检查组开展督查指导,针对检查情况,学校组织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4次,确保任务落实。发展党员程序、时限和归档材料得到细化和规范。11名党务干部参加省级培训。2017年,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2期,团委向党组织推优108名,发展党员24人 四是加强党员培养教育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员的积分制管理,严格党费日,开展了“追寻西南联大记忆”“毛泽东诗词鉴赏”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织生活会、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加强党校、党务工作网页、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等方式,不断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和内容,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给党团支部书记和支委发放兼职补贴共计9万余元,向各支部划拨一定党务活动经费,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条件2017年,9名党团干部参加教育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组织的培训学习。通过表彰100余名优秀党团员、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党团支部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五是积极支持学校发展。尊重支持董事会决策权和校长行政管理权,建立良好的协商沟通相互配合机制发挥自身政治和组织优势,对事关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涉及教职工利益重要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大家充分认可。

(三)唱响主旋律,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一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选送思政课教师参加教育部专题培训、省级骨干研修、课程辅导和岗前培训。加强校际交流。积极参加全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实施校院两级听评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运用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一二·一”纪念馆、杨林监狱、晨农农博园、金山生态园等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利用课间、寒暑期和实习实训等平台,开展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傅菊梅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奖。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以及学校的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纪念长征胜利”“重温党的誓词” “手绘美丽祖国”“追忆光辉历程 喜迎十九大”“杨林监狱警示教育”“核心价值观”演讲等学习教育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团员示范宿舍”100余间,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文涛获全省高校辅导员比赛三等奖。三是创建“城建知识秀”党建知识月赛平台。结合民办高职学校师生理论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实际,创建“城建知识秀”月赛平台,每月举办一次,以生动活泼方式讲述“党的故事”、“中国故事”,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师生参与度较高2017年开展竞赛7次,校领导、党团支部书记、二级学院负责人带头参加比赛和担任主持人,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四是建设“书香党建”宿舍文化阵地。把学生公寓作为重要育人阵地,在已经建成的“宿舍文化走廊”基础上,每幢学生公寓建设“书香党建”读书园地,运用图文并茂等师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党史、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发展理念和战略等。摆放党建文化书籍和桌椅,建设了260多平米主题鲜明的学生生活区共享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范围,学校空白墙”“空白地”变成了党建宣传新阵地。五是持续建设“青年论坛”研究平台。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每年通过课题研究和论坛,引导党团干部、大学生辅导员、青年教师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途径方式。2017年完成论文近10篇。六是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在与省招考院联合开展武定高桥镇扶贫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省教育厅怒江扶贫,2017年投入10万元与泸水市上江镇实施养殖扶贫。积极参与云南师范大学梁河扶贫工作。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昆明儿童福利院等开展学雷锋等活动。2017年370余名师生参加义务献血。

2017年,学校荣获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高校称号,成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质量有待提升。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常常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理论学习在力度上、与实际工作的相互促进上不够。

(二 )党支部工作进展不均衡。各支部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执行力、规范性、力度上存在不均衡。学校机构人员高度精简,党务干部年轻且为兼职,流动性大,工作经验少,工作中常常存在不规范不到位情况。

(三)党员教育管理不够严格。教师党员存有“短期行为”思想,加之业务繁重,政治理论学习和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主动性不足,党员意识不够强。

(四)党建带团建工作仍需加强。结合实际开展团学工作的研究探索不够,思路办法不多,团的助手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仍然没有很好形成工作合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理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云南省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意见,运用“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加强广泛宣传和学习培训,提升认识,形成党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扎实推进 “一流党建”创建工作。结合教育部“2018年党建质量年”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对标争先活动,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校建设力度。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办法,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党建品牌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教室,把思想政治工作更细致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践教学和日常行为养成等方面,大力唱响主旋律。

(三)夯实党建基础工作。以实施基础党务台账管理为抓手,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程度。坚持完善党费日、“三会一课”、党员积分、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制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落实党务干部兼职补贴,注重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安全稳定中的骨干作用,及时表彰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加强督促检查。结合中央78号和我省49号文件精神,以年度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细化年度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和丰富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加强日常工作检查指导与年终测评,奖优罚劣,确保工作落实。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2017年12月22日

 

©2000-2021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2

备案查询: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EN

联系方式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电话:0871-67985516 0871-67985881

传真:0871-6798598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20:58:18